麻池中学剪纸课
幼教事业蓬勃发展
蒙古族小学特色音乐课
沙河三小足球特长训练课
蒙古族幼儿园
校安工程后的哈业胡同镇中心幼儿园
- 编者按
九原区由传统郊区发展而来,城乡教育差距较大,教育事业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紧缺。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九原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丰富办学内涵,强化办学特色,推进了全区教育事业高标准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51所,小学15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自治区级义务教育示范校3所,自治区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4所,并先后荣获“自治区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两基巩固提高先进县”、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校园时代第六届艺术展演金奖、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男篮冠军、校园足球赛“主席杯”第三名等荣誉称号。在全市先行试点的“生本教育”改革成果得到全国多位专家学者的肯定。蒙古族小学成为全市唯一一所全蒙语授课小学,生源范围辐射至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区。
下面,让我们跟随镜头去看看九原区在教育领域做出的努力。
镜头一优化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新校建设和旧校舍改造,高标准新(改、扩)建麻池中心校、沙河一小等中小学校12所,使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4个街道现有中小学校9所,4个苏木镇现有中小学校10所,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优化基础设施。以推进薄弱学校改造为抓手,配齐配强教育基础设施,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1.4亿元,对15所学校的47个单体进行了加固维修,实现城乡全部中小学校楼房化;累计投入9066万元,新增校舍25831.4平方米,完成6所学校塑胶操场、3所学校体育馆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差距大幅缩小。
优化教育技术装备。不断提升学校设施设备标准化配置,累计投入3587万元,用于中小学实验装备、仪器、图书的配备和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机、校园网、主城区教育城域网建设,100%学校实现宽带上网,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
镜头二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公、民同步,学前教育格局初步形成。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民生工程,2013年以来,按照自治区示范幼儿园的建设标准,累计投入1.37亿元,新建新都市区第一幼儿园、哈业胡同镇中心幼儿园等14所公办幼儿园(6所投用,8所在建),全部建成后全区公办幼儿园将达19所,实现了每个苏木镇、街道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学位占在园幼儿学位的74%,高于全市标准,将有效缓解幼儿入公办园难的问题。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领导、监管和指导,先后争取国家政策资金148万元,为民办幼儿园进行设施设备购置和校舍租金补贴,有效促进了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提高。截至目前,已运营的11所公办幼儿园和花园幼儿园等2所民办幼儿园被评为“包头市示范幼儿园”。
不断提升幼儿教师能力。把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逐年加大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园本培训、幼儿园之间观摩,举办“幼儿教师、保育员基本功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幼儿园任教,2014、2015年,共招录140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进一步提高了幼儿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全面丰富幼儿活动形式。制定“幼小衔接”办法,积极组织开展“爱相伴·助成长”、“童话世界快乐成长”、“感恩父母珍惜粮食”、“快乐六一金色童年”、“成长路上你我相伴”等各类活动,有效防止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形成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础、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镜头三提升教学资源环境,促进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
强力引进教育名校。投入2.5亿元,在新都市区规划建设了包九中分校,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办公楼、体育馆、图书馆、学生公寓等附属设施,可容纳2400名学生就读,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用并招生,包九中分校的入驻将进一步提升九原区整体教学质量。
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积极营造多方参与的育人平台,持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优质办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中高考上线人数保持连续增长,2015年高考本科上线5526人,比2010年增长22.96%,被评为全市“教学实绩突出单位”。
注重体育艺术教育。坚持“全方位育人、多渠道成才”的办学理念,把加强体育艺术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先后有1300余名学生通过艺体教育迈入大学校门,有108名进入清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重点名校。在校艺体生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时代第六届艺术展演金奖”、“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男篮冠军”等荣誉,体育特长生高考录取率连续3年100%,高考本科提前录取率达88.2%,被评为全市“特长生教育优秀单位”。
镜头四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优质高效发展
加快“生本教育”改革,打造一流教学方法。2015年,作为包头市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推开“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选派59名校长、教师到广州进行培训学习,以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为试点,先期推开教学实验。按照“前置作业——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质疑探究——点评提升”的基本模式扎实推出“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标准课,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2015年6月,与全国生本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召开“2015年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改革成果得到多位专家学者的肯定。
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打造一流教师队伍。针对中小学学科配置不均衡问题,积极推行薄弱科目校际教师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现优质带薄弱。大力推进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到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全区中小学校长交流率达90%,有效提高了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将在农村任教经历作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评审的基本条件,大力选派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打造一流教学质量。建立“校级——区级——市级”三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网络,严格规范课题实施流程,科学制定评价标准,推进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沙河二小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科研基地,沙河六小《在课堂中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研究》等课题被评为包头市“十二五”教科研优秀成果,并被推选申报了自治区“十三五”教科研课题。
镜头五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促进教育创新特色发展
充分发扬民族特色,抓好民族教育发展。投入10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了九原区蒙古族小学,引进双语教师43名,编印使用“蒙古语规范体字帖”、“小学生词汇集”、“优秀儿童诗选编”等蒙古语校本教材,将区蒙古族小学打造成为了包头市区内唯一一所用蒙古语授课的蒙古族小学。先后投入200余万元,为学校配置了蒙古族传统游艺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美术教室,购置了马头琴、蒙古族演出服装等,开设了跳蒙古族舞蹈、唱蒙古族歌曲、学蒙古族礼仪规范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课程,每年举办“祭敖包”、“祭火”等蒙古族传统活动,推动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承优秀国学文化,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立校、特色育人。自主编撰开发了一套《主题诗词诵读课程读本》教材,所有小学利用每日20分钟晨诵课,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实现了“小学六年人均轻松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目标,在快乐诵读中改变学生的气质与精神状态,为学生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基。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制订《九原区校园足球工作方案》,为各中小学校匹配专业足球教师,设立专业足球课程,开展“足球日”、“校长杯”、“区长杯”等足球对抗比赛,推动足球运动的全面开展。沙河一小、包49中学等4所学校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沙河一小足球队在自治区和市级足球比赛中,取得了“市长杯”男子组第一名、“主席杯”男子组第三名的好成绩。2016年,计划在沙河二小、包49中学等新(改)建4个室内足球馆,进一步提升足球特色学校场地、场馆建设档次,加速打造优质足球品牌学校。(文/张玮姚惠锋 图/姚惠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